副县长的选拔标准,是 90 年以后出生
前些天与同事聊天得知,今年一个县选拔副县长的标准是 90 年以后出生(不超过 35 周岁),任职正科满 2 年,有下一级2 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。
设置如此严格的选拔、推荐标准,我分析应该是这个县的政府班子年龄结构明显老化,需要通过这次选拔优化班子年龄结构,注入新鲜血液,培养和锻炼新人。
县一级人大、政协对副县级干部的选拔,年龄会有所放宽,以确保干部队伍“老、中、青”结合。
仔细推算一下,大学生 23 岁本科毕业,要在 10 年内晋升正科,并在接下来的 2 年内完成 2 个乡镇的书记、(乡镇)长、人大主席轮换。
只有这样,马不停蹄,步步紧追才能满足晋升副县级推荐条件,稍有懈怠就会与换届选拔失之交臂。
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入职,在很多地区也仅仅是享受副科级待遇,而不是担任副科级实职。研究生毕业年龄一般在 26-27 岁,晋升的时间段则更加紧迫。
现在的社会、经济形势发展一日千里,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,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门槛儿的关键时刻,全国上下,尤其是社会治理“神经末梢”的基层县(市、区),亟需年轻有为、锐意创新、大胆开拓、勇于实践的青年才俊,为组织培养后备力量,保障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、兴旺发达,在各级各地形成经济发展、社会治理千帆竞发、你追我赶之势。
由此,我分析这才是近年来重视培养、选拔年轻干部的原因、初衷。
